你被「拉」過保險嗎?我們相信,「保險」這玩意兒對你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因為住在你隔壁的鄰居、久未碰面的同學,很可能都曾經是你買保單的重要「關係人」──不是他自己當保險業務員,就是幫業務員介紹客戶而找上你。也因為這種「人情保單」盛行,所以我們往往會莫名其妙地買了一堆錯誤的保險商品。
而買保險的終極目的,就是萬一碰上突發事故時能派上用場,但從層出不窮的保險糾紛顯示,保險未必都真的很「保險」。因為保單形同契約,密密麻麻的條款文字,很少有人真正看得懂,都需要業務員幫忙解釋清楚。
一旦業務員避重就輕、或是報喜不報憂,等到你傻傻的繳了多年保費後,才發現原來不是當初自己所理解的內容時,往往為時已晚、難以補救。這種「資訊不對稱」的事每天都可能發生。為了不讓辛苦繳納的保費白白浪費掉,你非得先搞清楚以下保險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1. 只談保障,不告訴你相對便宜的選項
通常保險業務員會算出你該有的保障總額,但卻會優先建議你購買終身壽險,比較少分析其他保費相對便宜的選項。例如:保障需要100萬元,在相同條件下,還本型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至少是定期壽險的10倍、意外險保費的30~40倍。此時,業務員會優先建議你選擇終身壽險,甚至是還本型的終身壽險,因為壽險佣金比率差不多約有30%,只要你繳納的保費愈高,他所抽取的佣金當然也會愈多囉。
2. 只談報酬率,不談成本及費用
這種情況在投資型保單中特別普遍,包括前置費用、管理費等等,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若保戶在前6年提前贖回,會被扣很高的贖回費用;連結基金的投資型保單,若出現虧損時,可能會因為帳戶價值不足以繳交危險保費而停效。而外幣保單則可能會有匯兌損失。
3. 只談「有保就有賠」,不談「理賠可能有限制」
有些業務員會用「俗又大碗」的意外險,當作新保戶的敲門磚,但不會特別強調意外險只限於意外身故或殘廢時才理賠;意外醫療險附約若是因一般疾病住院,就不能申請理賠;從事危險活動(如賽車)所發生的意外也不賠。
有些保單還有「除外不保」的項目,例如:住院醫療險對於非必要的剖腹產除外不保;有些住院醫療險不包括手術給付;或是只理賠住院手術,不給付門診手術。有些癌症險是原位癌(0期癌症)不賠,有的只給付1/5。
4. 只談保單能貸款或解約,不談解約損失與貸款計息方式
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例如終身壽險,才能貸款與申請解約金。但是保單借款的成數,大約只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9成,當保戶延遲付息,保險公司還會複利計算,一旦借款本息超過保單帳戶價值,契約就會終止。再者,保戶解約雖然可以拿回一部分的保費,但是與原先所繳的總保費,還是有一段差距。
5. 只談目前保費便宜,不告訴你未來保費會變很貴
為了讓預算不多的保戶成交,有些業務員會建議採取「自然費率」的保單,也就是年輕時的保費比傳統「平準保費」的保單便宜許多,但缺點是保費會隨年齡增長而急速增加。例如某家壽險公司變額壽險,繳費到50歲時就會貴上4倍。
就算是「危險保費由保單帳戶價值直接扣除」的投資型保單,雖然保戶不用另外多支出保費,但逐漸增加的保費,會侵蝕掉保單價值裡的金額,一旦投資失利,保單隨時可能會面臨失效危機。
6. 只談主約效益,不告訴你附約失效的風險
例如保戶購買終身壽險主約,再搭配其他附約,假設被保險人不幸發生全殘狀態,但是保單又沒有「附約延續附加條款」,當受益人請領全殘保險金之後,主約的契約就此終止,其他附約也一樣失效。
就算是要保人可以選擇「暫緩繳交保費」的變額萬能壽險,但只要不具有「不停效保證」的功能,或是不符合「不停效保證」的標準,一旦投資失利,保單帳戶內的價值不足以支付被保險人當年度的危險保費,保單也會失效。
7. 只談加買保單,不告訴你用附約保費更省
保險可以用主約或是附約形式(已有主約時)購買,而附約因為少掉了單獨出單等成本,保費會比主約便宜。但即使公司有出這種可以單獨購買的附約商品,許多業務員還是會慫恿保戶購買新主約。因為保戶用舊主約來加買附約,所有佣金都會算在前一任業務員頭上,唯有買一張新的主約,現任業務員才有佣金可賺。
8. 對有隱疾的保戶只談「契約滿2年,保險公司就不得解除契約」,不談未來可能不理賠
根據保險法,保險公司只要能證明契約訂立時,「保險標的之危險已發生」或「被保險人已在疾病中」,就能主張契約無效,或是不負保險金給付責任。有些業務員會告訴幫先生購買保單的太太,未來可以用「不清楚被保人健康情況」為由免責,要求公司理賠。但保險法也規定,要保人對於保險公司的書面詢問應據實說明,因此太太雖然沒有故意隱瞞,但卻「因過失遺漏說明」而讓保險公司錯估危險,公司仍然可以依法解約、拒絕理賠。
9. 投保車險只談年底能免費「美容」,不談隔年保費會變貴
甲式的「汽車車體損失險」保費最貴,因為「不明原因碰撞」也可以申請理賠。為了讓保戶降低保費貴的抗性,業務員會說︰「如果都沒有碰撞,年底送免費烤漆或是大美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免費好康,其實就是用「出險理賠」來支付的,理賠次數愈多,保險公司隔年保費就會加價,甚至拒保,等於「羊毛等於出在羊身上」。
10. 只談保險公司倒閉會有「保險安定基金」接手,卻不提「理賠會縮水」
保險公司也可能倒閉,但即使國內有「再保機制」,不過國內壽險業的再保比率僅約2%,特別是國內特有的長天期醫療險,因為損失率實在太大,國外再保險公司向來就不願意承保。
而依規定,如果保險公司倒閉,那麼該公司的保戶在申請理賠時,都是打9折,且同一個要保人,在同一個保險公司的理賠上限最多是300萬元。此外,再保機制也只是代表保險公司是否有將風險分散出去而已,並不代表保險公司倒閉,保戶就能從再保險公司處獲得理賠。
- Jul 22 Tue 2014 08:07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