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資訊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體內濕氣重如何祛除?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氣?



1. 頭髮愛出油  


2. 面部油亮  


3. 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 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 小肚子大


6. 耳內濕(耳禪濕) 


7. 陰部潮濕。


8. 皮膚上長扁平疣。


9. 經常乏力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體內陽氣太弱!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濕: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陰淩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湯了。 

薏米紅豆湯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熬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藥裡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湯,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 


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湯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除了紅豆薏米湯,大家還可以多瞭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被「拉」過保險嗎?我們相信,「保險」這玩意兒對你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因為住在你隔壁的鄰居、久未碰面的同學,很可能都曾經是你買保單的重要「關係人」──不是他自己當保險業務員,就是幫業務員介紹客戶而找上你。也因為這種「人情保單」盛行,所以我們往往會莫名其妙地買了一堆錯誤的保險商品。

而買保險的終極目的,就是萬一碰上突發事故時能派上用場,但從層出不窮的保險糾紛顯示,保險未必都真的很「保險」。因為保單形同契約,密密麻麻的條款文字,很少有人真正看得懂,都需要業務員幫忙解釋清楚。

一旦業務員避重就輕、或是報喜不報憂,等到你傻傻的繳了多年保費後,才發現原來不是當初自己所理解的內容時,往往為時已晚、難以補救。這種「資訊不對稱」的事每天都可能發生。為了不讓辛苦繳納的保費白白浪費掉,你非得先搞清楚以下保險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1. 只談保障,不告訴你相對便宜的選項

通常保險業務員會算出你該有的保障總額,但卻會優先建議你購買終身壽險,比較少分析其他保費相對便宜的選項。例如:保障需要100萬元,在相同條件下,還本型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至少是定期壽險的10倍、意外險保費的30~40倍。此時,業務員會優先建議你選擇終身壽險,甚至是還本型的終身壽險,因為壽險佣金比率差不多約有30%,只要你繳納的保費愈高,他所抽取的佣金當然也會愈多囉。

2. 只談報酬率,不談成本及費用

這種情況在投資型保單中特別普遍,包括前置費用、管理費等等,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若保戶在前6年提前贖回,會被扣很高的贖回費用;連結基金的投資型保單,若出現虧損時,可能會因為帳戶價值不足以繳交危險保費而停效。而外幣保單則可能會有匯兌損失。

3. 只談「有保就有賠」,不談「理賠可能有限制」

有些業務員會用「俗又大碗」的意外險,當作新保戶的敲門磚,但不會特別強調意外險只限於意外身故或殘廢時才理賠;意外醫療險附約若是因一般疾病住院,就不能申請理賠;從事危險活動(如賽車)所發生的意外也不賠。

有些保單還有「除外不保」的項目,例如:住院醫療險對於非必要的剖腹產除外不保;有些住院醫療險不包括手術給付;或是只理賠住院手術,不給付門診手術。有些癌症險是原位癌(0期癌症)不賠,有的只給付1/5。

4. 只談保單能貸款或解約,不談解約損失與貸款計息方式

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例如終身壽險,才能貸款與申請解約金。但是保單借款的成數,大約只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9成,當保戶延遲付息,保險公司還會複利計算,一旦借款本息超過保單帳戶價值,契約就會終止。再者,保戶解約雖然可以拿回一部分的保費,但是與原先所繳的總保費,還是有一段差距。

5. 只談目前保費便宜,不告訴你未來保費會變很貴

為了讓預算不多的保戶成交,有些業務員會建議採取「自然費率」的保單,也就是年輕時的保費比傳統「平準保費」的保單便宜許多,但缺點是保費會隨年齡增長而急速增加。例如某家壽險公司變額壽險,繳費到50歲時就會貴上4倍。

就算是「危險保費由保單帳戶價值直接扣除」的投資型保單,雖然保戶不用另外多支出保費,但逐漸增加的保費,會侵蝕掉保單價值裡的金額,一旦投資失利,保單隨時可能會面臨失效危機。

6. 只談主約效益,不告訴你附約失效的風險

例如保戶購買終身壽險主約,再搭配其他附約,假設被保險人不幸發生全殘狀態,但是保單又沒有「附約延續附加條款」,當受益人請領全殘保險金之後,主約的契約就此終止,其他附約也一樣失效。

就算是要保人可以選擇「暫緩繳交保費」的變額萬能壽險,但只要不具有「不停效保證」的功能,或是不符合「不停效保證」的標準,一旦投資失利,保單帳戶內的價值不足以支付被保險人當年度的危險保費,保單也會失效。

7. 只談加買保單,不告訴你用附約保費更省

保險可以用主約或是附約形式(已有主約時)購買,而附約因為少掉了單獨出單等成本,保費會比主約便宜。但即使公司有出這種可以單獨購買的附約商品,許多業務員還是會慫恿保戶購買新主約。因為保戶用舊主約來加買附約,所有佣金都會算在前一任業務員頭上,唯有買一張新的主約,現任業務員才有佣金可賺。

8. 對有隱疾的保戶只談「契約滿2年,保險公司就不得解除契約」,不談未來可能不理賠

根據保險法,保險公司只要能證明契約訂立時,「保險標的之危險已發生」或「被保險人已在疾病中」,就能主張契約無效,或是不負保險金給付責任。有些業務員會告訴幫先生購買保單的太太,未來可以用「不清楚被保人健康情況」為由免責,要求公司理賠。但保險法也規定,要保人對於保險公司的書面詢問應據實說明,因此太太雖然沒有故意隱瞞,但卻「因過失遺漏說明」而讓保險公司錯估危險,公司仍然可以依法解約、拒絕理賠。

9. 投保車險只談年底能免費「美容」,不談隔年保費會變貴

甲式的「汽車車體損失險」保費最貴,因為「不明原因碰撞」也可以申請理賠。為了讓保戶降低保費貴的抗性,業務員會說︰「如果都沒有碰撞,年底送免費烤漆或是大美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免費好康,其實就是用「出險理賠」來支付的,理賠次數愈多,保險公司隔年保費就會加價,甚至拒保,等於「羊毛等於出在羊身上」。

10. 只談保險公司倒閉會有「保險安定基金」接手,卻不提「理賠會縮水」

保險公司也可能倒閉,但即使國內有「再保機制」,不過國內壽險業的再保比率僅約2%,特別是國內特有的長天期醫療險,因為損失率實在太大,國外再保險公司向來就不願意承保。

而依規定,如果保險公司倒閉,那麼該公司的保戶在申請理賠時,都是打9折,且同一個要保人,在同一個保險公司的理賠上限最多是300萬元。此外,再保機制也只是代表保險公司是否有將風險分散出去而已,並不代表保險公司倒閉,保戶就能從再保險公司處獲得理賠。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招:二手手掌交叉互握,向上推伸展直到感覺到緊繃點停住,保持不動。
動作中配合呼吸,且停留10秒鐘以上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有多好就有多年輕請每天吃一碗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部份:原來,這些都是脾虛的信號

方法不靠譜,當然越減越肥

  我們總能聽到「過勞死」的新聞報道,事實上,「過勞死」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過勞引起的更多問題是「過勞肥」,就是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這是很多人的經驗。為什麼會如此?就是因為過勞傷的首先是脾,脾氣虛了,代謝能力下降,能量過多地存留在體內,人就變肥胖了。這種胖子肯定是脂肪多、肌肉少的。「十個胖子九個虛」,這裡的「虛」指的就是脾虛。

  對此,金元時期的名醫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早就清楚地提到了:「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

  這段文字裡包含了幾種狀態和體形:

  首先是「能吃且胖型」。這種胖很明顯是吃出來的,是胖而不是肥,而且常見於年紀輕、正處於發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們的胖是比較結實的,主因就是飲食過量。這應該不能算病,只需要控制食慾、加強運動就可以了。

  其次是能吃且瘦型,或者是雖然吃得少,人卻很胖。這兩種情況顯然都是病態。

  先說「能吃卻瘦型」。很多人怎麼吃都不胖,通俗地講,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腸過」了,這就是脾氣虛的問題。我見過一個很秀氣的女孩子,特別能吃,而且特別喜歡吃肉,牛排一次能吃兩客,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瀉光,所以她放開了吃也不會有長胖的風險。她身邊的女孩子都羨慕她的這個「優點」。

  其實,這種「優點」早晚要變成缺點的,因為脾氣虛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身體不吸收,肯定還有不能代謝或者代謝能力減弱的問題。只不過前面提到的這個女孩年紀輕,代謝問題因為年輕、生命力旺盛而暫時不明顯。到40歲以後,整體的代謝能力下降,脾氣虛導致的代謝無能的問題就會加重,那個時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胖子。即便到了那時,她仍舊還會有腹瀉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是李東垣說的「少食而肥型」,就是我們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那種人。這是典型的脾氣虛,也很可能是那個吃牛排而不胖的女孩子的未來。這種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肌肉無力。所謂「肥而四肢不舉」,就是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而是脂肪多,所以運動起來仍舊無力,他們的脾虛和肥胖都是過勞所致。這種過勞主要是因為心力交瘁,是思慮過勞。中醫五行中,火生土,而火對應的是心,土對應的是脾。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文人、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給人「手無縛雞之力」的脾虛印象,他們的脾虛就是因為用腦過度、心思太重導致的勞心所致。

  脾氣虛、代謝能力弱,脂肪之類應該消耗出去的「髒東西」就要停在身體裡,李東垣稱其為「邪氣盛」。這種停留在人體內的「髒東西」,中醫叫「痰濕」,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體內都有痰濕,需要通過補脾祛除痰濕的辦法來減肥。

  這種脾氣虛導致的「過勞肥」,是當今最常見的。在忙碌的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暇管住自己的嘴的,抓到什麼吃什麼,湊合填飽肚子而已,自然不能斟酌飲食的熱量,也顧不上節制,這就加重了肥胖的程度。有的人雖然不胖,但體檢時卻發現得了脂肪肝,大家開玩笑說他僅有的脂肪還長在了肝上。這種情況在經常熬夜、值夜班的人身上更多見,即便他們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即便吃的夜宵的熱量很低,但仍舊難免會發胖或者得脂肪肝。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理論,是因為他們在肝經值守的「丑時」,也就是夜裡的1~3點,沒有讓肝臟休息,導致了這種代謝紊亂。事實上,這種違背正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更是對脾氣的消耗。

  「過勞肥」的人,減肥總是不成功,因為「脾氣虛」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節食、腹瀉來改善。節食和腹瀉甚至還會加重脾氣虛的症狀,所以他們的減肥總是剛開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顯了,或者體重很容易又反彈回來。畢竟我們要消除脾氣虛這一導致過勞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還有一種與前面那個可以大吃牛排,但仍舊很瘦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是「能吃且瘦型」,類似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虛性亢奮的結果,對此,中醫歸結為「胃火盛」。這種人不僅總是餓,還很容易渴,他們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來說,要明顯地呈現出病態,人會顯得很憔悴,皮膚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只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終是不是因為脾氣虛引起的,你在減肥的時候,還是可以求助於很多藥物的。只是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沒有標明「減肥」這個功效,但是它們能從根本上改善脾氣虛的症狀,減肥就成了這些經典方劑的意外收穫了。

  比如「補中益氣丸」,它是寫《脾胃論》的李東垣創製的。這是一種可以長期吃的補脾藥,它的減肥效果是隨著脾氣的強健而實現的,表面上是在減肥,實際上是在修補過勞給身體造成的影響。所以你用「補中益氣丸」來減肥的話,肯定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擔心反彈問題。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主要成分:黃芪(炙)、甘草(炙)、白朮、人參、當歸、升麻、柴胡、陳皮

  還有就是「參苓白朮丸」,它是宋代就有記載的一張名方,作用比「補中益氣丸」要和緩,更適合於脾氣虛,尤其

  功能主治:補脾。用於長年腹瀉、大便不成形。因脾氣虛而渾身浮腫、虛胖主要成分:人參、白朮、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乾草(炙)

  是因為脾氣虛而渾身有些浮腫、虛胖的人,可以長期服用。

  另外,適合脾虛人用來減肥,同時還可以使面容、身材變得緊致的方子,當屬漢代張仲景始創於《傷寒論》中的「五苓散」了。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說法:腎虛讓青春不再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腎虛自我檢測法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腰,一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有的時尚女性,夏天露臍冬天著短外套低腰褲,都是想把腰露出來,別委屈了這道動人風采。但是女性的腰部,不僅是風景,也是一處健康敏感區。腰痛是一種常見的病症,男女均有發生,但女性居多,除了感染、腫瘤等病因外,多見是腰肌勞損。這與月經、懷孕、分娩、哺乳等女性生理特點有關,亦與女為陰體,易受寒濕的體格特徵有關。專家提示,女人腰是保暖重點。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皮蛋

交流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